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開展至今,提到有關垃圾處理的問題,十有八九離不開垃圾滲濾液。這不,最近一次的環保督察又雙叒通報了一起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大量積存、處理設施設備嚴重老化等系列問題。
此次督察數據顯示,某地垃圾填埋處理場的滲濾液積存23萬方!大量滲濾液積存,而且越積越多,后果可想而知。
中心始終就是那么一點,反反復復說來說去,怎么問題還屢禁不鮮?
要知道,自己主動整改完成和中央環保督察幫你整改,同樣都是環保導向的整改工作,但做法、性質相去甚遠。
環保督察一旦查到并處罰金事小,還要對相關部門、項目負責人進行處分、免職等不同程度的追責,更不用說未來極有可能被環保督察列入“重點關注對象”名單。
從我國現在的垃圾處理情況來看,滲濾液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垃圾填埋處理場。垃圾的種類很多,外加上目前我國暫未全部完成前端的垃圾分類工作,難免導致進入填埋場的垃圾有含水或本身含水的情況。當各種垃圾混合在一起,加上水分的融合,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污染廢水。若處理設施老舊,使自然降水或地表水滲入,也將促成污染廢水的形成。
而當前,我國垃圾填埋處理的方式還占有一定比例,包括許多填埋處理廠的運作年限過久,操作維護不仔細等問題,處理場逐漸現出“病態”,不能很好地完成本職工作。
不過,垃圾滲濾液處理的問題,這幾個方面不得不考慮。
第一,生活垃圾始終需要被處理,而在我國垃圾填埋場建設的初期階段,整體發展水平不高,技術條件不足。運行使用中,問題逐漸凸顯:
建設的垃圾填埋場防滲工藝標準低、滲濾液處理設施不完善、效用不高,運營管理的水平有限等。時間越久,處理越難。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垃圾積累量,填埋場或許早已不堪重負,而卻無人問津。惡性循環下,垃圾滲濾液問題也就更加突出了。
第二,處理難度大,負責單位認識不夠,積極度不高。
垃圾滲濾液問題一旦被發現,整改其實就被提上了日程。而對于負責的部門與企業來說,在原有的填埋場上進行整改、修復,可能性微乎其微。唯有重建新的符合條件的滲濾液處理設施,或采用垃圾焚燒等方式取代效用不夠的垃圾填埋場。但也不得不看到,部分負責單位對于環境污染的認識不夠,對新建整改等工作開展的積極度不高,最終招來了環保督察,查出了積存已久的問題。
第三,相關標準、技術都要完善。
我國在滲濾液方面可供參考使用的標準、規定較少,需要進一步完善,引導企業進行規范化的整改、處理等工作。包括我國的滲濾液處理技術、工藝不夠完善,需要結合我國國情,加大處理技術研發。支持企業進行相關技術研究,并加大支持力度,也是破解當前垃圾滲濾液處理難的一大方向。
目前昌海環保正在從各個方向突破滲濾液處理技術,尤其在滲濾液全量化處理方面,突破了傳統的膜+蒸發的全量化處理工藝,性價比更高,技術更可靠。昌海環保的全量化滲濾液處理中試設備已進行了長期實驗,設備穩定性和運行成本已得到了初步驗證。更多詳情可與我司進一步聯系。